簡約而不簡單,我們的鋁合金型材流體管工程施工案例產品視頻將用直觀的方式展示產品的核心價值。
以下是:內蒙古鋁合金型材流體管工程施工案例的圖文介紹
恒金屬材料銷售(內蒙古分公司)是 無縫鋼管等產品生產加工的公司,擁有完整、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恒金屬材料銷售(內蒙古分公司)的誠信、實力和產品質量獲得業(yè)的認可。歡迎各界朋友蒞臨參觀、指導和業(yè)務洽談。廠家直供真材實料看得到,產品展示多年行業(yè)經驗老品牌,值得信賴。
鋁合金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氧化作用會產生氧化斑點,鋁合金氧化斑點怎么處理,今天就為大家講解一下。鋁合金氧化斑點的處理方法:方法一:當鋁合金表面氧化臟了后,可以用堿溶液清洗,將吸附有臟物的氧化膜除去。除去后,放在蒸餾水里清洗多次。*后放在蒸餾水中煮沸將氧化膜中的孔封閉。這樣清洗后的鋁合金表面就不會吸附臟東西了。方法二:鋁合金表面的氧化,生成氧化鋁是致密的保護膜,它與酸、堿都反應,但是,鋁與酸、堿也反應,在稀的酸或堿中浸泡,當有氣體時,立即取出用水洗凈。也可以用砂紙打磨。方法三:鋁合金制品在氧化處理前,用化學和物理的方法對制品表面進行必要的清洗,使其裸露純凈的金屬基體,利于氧化著色順利進行,從而獲得與基體結合牢固、色澤和厚度都滿足要求且具有*佳耐蝕、耐磨等良好性能的人工膜。
從集成吊頂消費趨勢來看,鋁合金板材的集成吊頂成為消費主流。在集成吊頂行業(yè)整體上揚的情況下,鋁鎂合金集成吊頂的銷量保持高速增長,達到了30%。一枝獨秀,預計全年產銷量會超過8000萬平方米,鋁鎂合金集成吊頂將成為集成吊頂消費主流。而傳統(tǒng)吊頂仍在不斷減少,正逐漸被鋁合金集成吊頂所取代。傳統(tǒng)吊頂銷量不斷減少或將被鋁扣板集成吊頂取代鋁合金集成吊頂、鎂鋁合金集成吊頂又成為鋁合金集成吊頂的消費主體。從國內外集成吊頂消費結構來看,國內市場都得到了快速成長,技術和市場的不斷成熟,使集成吊頂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裝修消費理念,鋁鎂合金集成吊頂正在逐漸成為當今吊頂裝修消費的主旋律。鋁鎂合金集成吊頂的消費優(yōu)勢:在建材裝修市場上,以鋁合金板材為主流消費代表的集成吊頂產品統(tǒng)稱為:金屬板材集成吊頂,意思就是經過工業(yè)化加工處理后的集成吊頂扣板。這類產品科學地避免了傳統(tǒng)吊頂使用中的問題,呈現更長使用壽命、更多功能、更豐富的表面風格特征。
從集成吊頂消費趨勢來看,鋁合金板材的集成吊頂成為消費主流。在集成吊頂行業(yè)整體上揚的情況下,鋁鎂合金集成吊頂的銷量保持高速增長,達到了30%。一枝獨秀,預計全年產銷量會超過8000萬平方米,鋁鎂合金集成吊頂將成為集成吊頂消費主流。而傳統(tǒng)吊頂仍在不斷減少,正逐漸被鋁合金集成吊頂所取代。傳統(tǒng)吊頂銷量不斷減少或將被鋁扣板集成吊頂取代鋁合金集成吊頂、鎂鋁合金集成吊頂又成為鋁合金集成吊頂的消費主體。從國內外集成吊頂消費結構來看,國內市場都得到了快速成長,技術和市場的不斷成熟,使集成吊頂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裝修消費理念,鋁鎂合金集成吊頂正在逐漸成為當今吊頂裝修消費的主旋律。鋁鎂合金集成吊頂的消費優(yōu)勢:在建材裝修市場上,以鋁合金板材為主流消費代表的集成吊頂產品統(tǒng)稱為:金屬板材集成吊頂,意思就是經過工業(yè)化加工處理后的集成吊頂扣板。這類產品科學地避免了傳統(tǒng)吊頂使用中的問題,呈現更長使用壽命、更多功能、更豐富的表面風格特征。
鋁型材散熱器生產工藝:首先貼膜不能直接貼在鉻化層上,否則會影響膜的附著力;其次,貼膜后要及時噴涂不能停放時間過長,否則容易導致貼膜脫落,嚴重時還要重新貼膜;再次是撕膜時要控制流平時間,不能貼膜后馬上撕膜,這樣會對產品質量帶來一定的影響;*后是兩種顏色的噴涂順序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既要考慮到兩次固化,又要考慮到遮蓋效果。貼膜質量控制:散熱器鋁型材質量控制中貼膜質量很重要,若貼不好,會導致噴涂困難,如貼膜的張力不大、壓緊程度要控制好;對形狀復雜的部位要分開貼膜,貼膜后要檢查貼膜是否貼牢。否則將會給噴涂帶來麻煩。影響噴涂質量。公司生產的鋁型材產品均由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嚴格把關,并擁有專業(yè)的生產設備,保證質量問題,客戶可放心選購我廠產品。鋁型材散熱器的貼膜材質:首先要對貼膜材質合理選擇,根據散熱器鋁型材產品的要求、表面處理方式,選擇相應的貼膜,同是還要考慮貼膜上的膠對鋁型材表面質量的影響。
縮孔是鋁合金壓鑄件常見的內部缺陷,常出現在產品壁厚較大或者易形成熱點的位置。一般來講,只要縮孔不影響產品的使用性能,都以合格的方式來判定。然而,對于一些重要部位,如汽車發(fā)動機汽缸體的冷卻水道孔或潤滑油道孔,出現縮孔是不允許判定合格的。
某企業(yè)的一款鋁合金制發(fā)動機曲軸箱,采用布勒28000kN冷室壓鑄機鑄造,材質為ADC12合金,成分見表1。鑄件毛坯質量為6.3 kg,后工序進行X射線探傷時發(fā)現第二個曲軸軸承孔油道出現縮孔,離油道約8 mm,存在較大的漏油風險。據統(tǒng)計,2017年該位置的縮孔報廢率為5%,經過一系列的探索,成功地將廢品率降低為0.2%。本課題從鋁合金壓鑄件縮孔的形成機理[1-5]和鑄造條件兩方面出發(fā),分析鑄件產生縮孔的原因,尋求改善措施,以期為日后解決鋁合金壓鑄件縮孔問題提供參考。一、鋁合金壓鑄件縮孔形成機理及形態(tài)--縮孔形成機理:導致鋁合金壓鑄件縮孔的原因較多,追溯其本源,主要是鋁合金從液相向固相轉變過程中鋁液補縮不足而導致。常見的縮孔原因有:①模溫梯度不合理,導致鋁液局部收縮不一致。②鋁液澆注量偏少,導致料餅薄,增壓階段補壓不足。③模具存在熱結或尖銳區(qū)域。④模具的內澆口寬度不夠,面積較小,導致鑄件過早凝固,增壓階段壓力傳遞受阻、鋁液無法補縮。⑤鑄造壓力設置過低,補縮效果較差。圖1為鋁合金鑄件縮孔形成的示意圖。鑄件縮孔形態(tài):縮孔是一種鋁合金壓鑄件乃至鑄件常見的內部缺陷,常出現在產品壁厚較大、模具尖角和模溫溫差較大等區(qū)域。圖2為某款發(fā)動機曲軸箱縮孔形態(tài),縮孔呈似橢圓狀,距離軸承油道孔約10 mm,內壁粗糙,無光澤。縮孔區(qū)域鑄件壁厚較大,約為22 mm;油道孔銷子前端無冷卻水,模溫較高。汽車發(fā)動機曲軸的兩大軸頸(主軸頸和連桿軸頸)工作載荷較大,磨損嚴重,工作時必須進行壓力潤滑。在此情況下,軸頸的油道孔附近若存在縮孔,將會嚴重影響潤滑效果。二、縮孔相關對策:鋁合金壓鑄件產生鑄造缺陷的原因有產品本身的結構特征、模具設計得澆注系統(tǒng)及冷卻系統(tǒng)設計不合理、工藝參數設計不合理等原因[1~4]。根據常見的鑄造缺陷原因以及鋁合金鑄件缺陷處理流程,探索解決鋁合金壓鑄件厚大部位縮孔的相應對策。前期分析及對策:鑄件縮孔的前期分析從容易操作的工藝參數出發(fā),通過現場測量及觀察,測得模具內澆口厚度為4 mm,計算的內澆口速度為40 m/s,產品壁厚*薄處為4.6 mm;料餅厚度為25 mm;鑄造壓力為60MPa。由經驗可知,模具設計符合產品的結構特征,模具澆注系統(tǒng)應該不存在增壓階段補縮不足的問題。但是,增壓階段的鋁液補縮與料餅厚度和增壓壓力有直接的關系,合適的料餅厚度與鑄造壓力才能形成內部組 織致密的鑄件,因此,可以懷疑縮孔是由鑄造壓力偏低和料餅偏薄而導致的。前期鑄件縮孔的對策分為兩個:①鑄造壓力由之前的65MPa提高至90MPa;②料餅厚度有原來的25 mm調整為30 mm。采用上述措施后,經過小批量專流驗證,縮孔率由5%減低為4.8%,效果不明顯,說明工藝參數不是引起鑄件縮孔的主因。中期分析及對策:由于引起鑄件縮孔的本質原因是鋁液凝固時補縮不足而導致,而模具溫度分布不均容易導致鋁液凝固順序不合理,從而補縮不足,因此,中期對策分析主要從確保合理的模具溫度入手。由產品3D模型可知,鑄件縮孔處壁厚為22.6mm,壁厚較大,容易引起較高的模具溫度。鋁液凝固時,壁厚較大鑄件內部鋁液由于溫度較高,尚處于液相或者固液混合相,而此時內澆口進行補縮的通道可能已經凝固。這樣,在增壓階段鑄件無法進行鋁液補縮,從而有形成縮孔的可能。為確保合適的模具溫度,采用熱成像儀測得脫模劑噴涂后模具*高溫度為272℃(見圖3),高于正常的模具噴涂后溫度,其他區(qū)域模具溫度及其分布整體正常。因此,需要降低縮孔處模溫。另外,測得此處冷卻水孔底部距離模具型腔表面距離較大為20 mm,因為較大的熱傳遞距離會降低模具的冷卻效果,所以需要對冷卻水孔進行更改。為降低縮孔處模具溫度,主要采取3個方法:①改善模具冷卻系統(tǒng)。將縮孔附件的冷卻水孔深度加深,由距模具表面20 mm變成12 mm,以此快速帶走附近模具熱量,降低模溫;將所有模具冷卻水管與水管統(tǒng)一編號,一一對應,防止模具保全時裝錯,影響冷卻效果[5,6]。②降低澆注溫度,由675℃變?yōu)?45℃。③延長縮孔處模具噴涂時間,由2 s變成3 s。實施上述整改措施后,縮孔區(qū)域模具噴涂后溫度大幅度降低,約為200℃,屬于正常范圍。縮孔率有4.8%降低到4%,說明此類措施對縮孔具有一定效果,但不能徹底解決此區(qū)域的縮孔問題。后期分析及對策:通過前面兩次改善,基本保證壓鑄模具處于理論上的合理狀態(tài),即澆注系統(tǒng)設計合理、冷卻系統(tǒng)布置合適,工藝參數設計*優(yōu)。然而,鑄件縮孔率仍有4%之多。鑄件縮孔處壁厚為22.6 mm,遠大于其他部位的壁厚,較大的壁厚可能引起鑄件中心凝固時補縮不足,增壓結束后此區(qū)域還沒有完全凝固,繼續(xù)收縮產生縮孔[7~10],模流分析見圖4。因此,如何解決鑄件縮孔處的補縮不足,也許才是問題的關鍵。一般來講,鑄件的補縮時通過料餅→澆道→內澆口→鑄件這條路徑進行的。由于鑄件厚大部位后于內澆口凝固,切斷了增壓后期的補縮通道,因此無法補縮。
縮孔是鋁合金壓鑄件常見的內部缺陷,常出現在產品壁厚較大或者易形成熱點的位置。一般來講,只要縮孔不影響產品的使用性能,都以合格的方式來判定。然而,對于一些重要部位,如汽車發(fā)動機汽缸體的冷卻水道孔或潤滑油道孔,出現縮孔是不允許判定合格的。
某企業(yè)的一款鋁合金制發(fā)動機曲軸箱,采用布勒28000kN冷室壓鑄機鑄造,材質為ADC12合金,成分見表1。鑄件毛坯質量為6.3 kg,后工序進行X射線探傷時發(fā)現第二個曲軸軸承孔油道出現縮孔,離油道約8 mm,存在較大的漏油風險。據統(tǒng)計,2017年該位置的縮孔報廢率為5%,經過一系列的探索,成功地將廢品率降低為0.2%。本課題從鋁合金壓鑄件縮孔的形成機理[1-5]和鑄造條件兩方面出發(fā),分析鑄件產生縮孔的原因,尋求改善措施,以期為日后解決鋁合金壓鑄件縮孔問題提供參考。一、鋁合金壓鑄件縮孔形成機理及形態(tài)--縮孔形成機理:導致鋁合金壓鑄件縮孔的原因較多,追溯其本源,主要是鋁合金從液相向固相轉變過程中鋁液補縮不足而導致。常見的縮孔原因有:①模溫梯度不合理,導致鋁液局部收縮不一致。②鋁液澆注量偏少,導致料餅薄,增壓階段補壓不足。③模具存在熱結或尖銳區(qū)域。④模具的內澆口寬度不夠,面積較小,導致鑄件過早凝固,增壓階段壓力傳遞受阻、鋁液無法補縮。⑤鑄造壓力設置過低,補縮效果較差。圖1為鋁合金鑄件縮孔形成的示意圖。鑄件縮孔形態(tài):縮孔是一種鋁合金壓鑄件乃至鑄件常見的內部缺陷,常出現在產品壁厚較大、模具尖角和模溫溫差較大等區(qū)域。圖2為某款發(fā)動機曲軸箱縮孔形態(tài),縮孔呈似橢圓狀,距離軸承油道孔約10 mm,內壁粗糙,無光澤。縮孔區(qū)域鑄件壁厚較大,約為22 mm;油道孔銷子前端無冷卻水,模溫較高。汽車發(fā)動機曲軸的兩大軸頸(主軸頸和連桿軸頸)工作載荷較大,磨損嚴重,工作時必須進行壓力潤滑。在此情況下,軸頸的油道孔附近若存在縮孔,將會嚴重影響潤滑效果。二、縮孔相關對策:鋁合金壓鑄件產生鑄造缺陷的原因有產品本身的結構特征、模具設計得澆注系統(tǒng)及冷卻系統(tǒng)設計不合理、工藝參數設計不合理等原因[1~4]。根據常見的鑄造缺陷原因以及鋁合金鑄件缺陷處理流程,探索解決鋁合金壓鑄件厚大部位縮孔的相應對策。前期分析及對策:鑄件縮孔的前期分析從容易操作的工藝參數出發(fā),通過現場測量及觀察,測得模具內澆口厚度為4 mm,計算的內澆口速度為40 m/s,產品壁厚*薄處為4.6 mm;料餅厚度為25 mm;鑄造壓力為60MPa。由經驗可知,模具設計符合產品的結構特征,模具澆注系統(tǒng)應該不存在增壓階段補縮不足的問題。但是,增壓階段的鋁液補縮與料餅厚度和增壓壓力有直接的關系,合適的料餅厚度與鑄造壓力才能形成內部組 織致密的鑄件,因此,可以懷疑縮孔是由鑄造壓力偏低和料餅偏薄而導致的。前期鑄件縮孔的對策分為兩個:①鑄造壓力由之前的65MPa提高至90MPa;②料餅厚度有原來的25 mm調整為30 mm。采用上述措施后,經過小批量專流驗證,縮孔率由5%減低為4.8%,效果不明顯,說明工藝參數不是引起鑄件縮孔的主因。中期分析及對策:由于引起鑄件縮孔的本質原因是鋁液凝固時補縮不足而導致,而模具溫度分布不均容易導致鋁液凝固順序不合理,從而補縮不足,因此,中期對策分析主要從確保合理的模具溫度入手。由產品3D模型可知,鑄件縮孔處壁厚為22.6mm,壁厚較大,容易引起較高的模具溫度。鋁液凝固時,壁厚較大鑄件內部鋁液由于溫度較高,尚處于液相或者固液混合相,而此時內澆口進行補縮的通道可能已經凝固。這樣,在增壓階段鑄件無法進行鋁液補縮,從而有形成縮孔的可能。為確保合適的模具溫度,采用熱成像儀測得脫模劑噴涂后模具*高溫度為272℃(見圖3),高于正常的模具噴涂后溫度,其他區(qū)域模具溫度及其分布整體正常。因此,需要降低縮孔處模溫。另外,測得此處冷卻水孔底部距離模具型腔表面距離較大為20 mm,因為較大的熱傳遞距離會降低模具的冷卻效果,所以需要對冷卻水孔進行更改。為降低縮孔處模具溫度,主要采取3個方法:①改善模具冷卻系統(tǒng)。將縮孔附件的冷卻水孔深度加深,由距模具表面20 mm變成12 mm,以此快速帶走附近模具熱量,降低模溫;將所有模具冷卻水管與水管統(tǒng)一編號,一一對應,防止模具保全時裝錯,影響冷卻效果[5,6]。②降低澆注溫度,由675℃變?yōu)?45℃。③延長縮孔處模具噴涂時間,由2 s變成3 s。實施上述整改措施后,縮孔區(qū)域模具噴涂后溫度大幅度降低,約為200℃,屬于正常范圍。縮孔率有4.8%降低到4%,說明此類措施對縮孔具有一定效果,但不能徹底解決此區(qū)域的縮孔問題。后期分析及對策:通過前面兩次改善,基本保證壓鑄模具處于理論上的合理狀態(tài),即澆注系統(tǒng)設計合理、冷卻系統(tǒng)布置合適,工藝參數設計*優(yōu)。然而,鑄件縮孔率仍有4%之多。鑄件縮孔處壁厚為22.6 mm,遠大于其他部位的壁厚,較大的壁厚可能引起鑄件中心凝固時補縮不足,增壓結束后此區(qū)域還沒有完全凝固,繼續(xù)收縮產生縮孔[7~10],模流分析見圖4。因此,如何解決鑄件縮孔處的補縮不足,也許才是問題的關鍵。一般來講,鑄件的補縮時通過料餅→澆道→內澆口→鑄件這條路徑進行的。由于鑄件厚大部位后于內澆口凝固,切斷了增壓后期的補縮通道,因此無法補縮。
鋁型材,就是鋁棒通過熱熔、擠壓、從而得到不同截面形狀的鋁材料。那么鋁型材與傳統(tǒng)機械制造材料相比,有哪些方面的優(yōu)勢呢?鋁型材與傳統(tǒng)機械制造材料相比,如碳鋼和不銹鋼材料相比,使用高強度工業(yè)鋁擠壓型材具有以下優(yōu)勢:1.制作過程簡單:只需設計、切斷/鉆孔、組合即可完成;而傳統(tǒng)材料通常要經過設計、切斷/鉆孔、焊接、噴沙/表面處理、表面噴涂、表面陽極氧化等復雜過程。2.材料可重復使用:由于使用工業(yè)鋁型材的機件在全部制作過程中沒有熱焊接,所以各部件可很方便的拆卸,所有材料和附件都可重復使用;而傳統(tǒng)材料由于切割變形和高額拆解成本等原因事實很少重復使用。3.節(jié)省工時:由于制作過程簡單,可節(jié)省大量工時成本;尤其是在由于制作錯誤而返工時,比使用傳統(tǒng)材料可節(jié)省幾倍的工時。4.制作精度高:由于制作過程沒有經歷熱焊接,材料無變形,所以裝配精度高;而使用熱焊接的傳統(tǒng)材料則不可避免的要出現變形,從而影響*終裝配精度5.外觀華麗:使用工業(yè)鋁型材的設備外觀更具現代感,其特有的陽極氧化鍍膜比現有的各種涂裝方法更加牢固穩(wěn)定。